- 在線時間
- 713 小時
- 最后登錄
- 2023-11-24
- 注冊時間
- 2019-11-14
- 帖子
- 35
- 晶鉆
- 0 顆
- 碎銀
- 1737 兩
- 注冊日期
- 2019-11-14
|
人們常說:“天寒地凍,風濕骨痛。寒風蕭蕭,痛得直叫!痹S多患者以為,隨著冬去春來,春暖花開,風濕疼痛會明顯減輕的。殊不知,初春時節忽冷忽熱的天氣跟大家開了個玩笑,不少患者不僅疼痛沒減輕,反而還反復疼痛。這是為何呢?
 這得從氣候醫學的角度去分析問題。中國的老祖宗們早就在治病過程中發現了許多氣候跟風濕病發作加重的關系。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認為,根據五行規律,春季在天與風相應,在地與木相應,在臟與肝相應。對人體而言,春季肝膽當令,肝膽的疏泄功能在此時最容易發生亢奮或者不足,從而產生一系列病理變化,導致氣血不和,氣機不暢,水液運行不暢,關節腫脹疼痛。在春節更容易發生情緒波動、心情郁悶、肝氣郁結,出現心煩易怒、口干口苦、失眠多夢,肝氣犯脾而出現腹脹胃痛、反酸打嗝、腹痛腹瀉等,都會導致體內炎癥因子增加,組織水腫加重,風濕病的病情惡化,如關節腫痛加重,肌肉筋骨牽扯性疼痛,屈伸困難,眼睛干澀,視物模糊,早晨起來關節僵硬,活動后才能減輕。
我們根據臨床觀察,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關節腫痛患者對氣候變化敏感,春季風、寒、濕邪較重,極易成為這類疾病復發的誘因,或者會在此時出現癥狀加重。春天,我國中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區天氣時冷時熱,中午像夏天,讓人熱得只需要穿一件衣服,晚上又冷得像冬天,如果不穿棉衣棉褲,關節就會受涼而疼痛。一直到農歷三月才會真正暖和起來。這個時節,風濕病患者首先要注意保暖、防寒,中午較熱的時候,在室外活動,身上出了微微汗,可以脫一件衣服、一層褲子,不要脫太多,進屋了溫度低,立即把衣服穿上,防止感冒、關節受涼疼痛,感冒后要及時治療,因為感冒后關節疼痛就會加重。平時要積極鍛煉身體,避免洗冷水,以免誘發風濕病或使病情加重。
 春季是“發陳”的季節,推嚴冬之陳,出春生之新,可適當增加一天的活動量,但早上和晚上太冷,不宜外出;顒踊蝈憻挼臅r間以午時前后,即中午11—13點比較合適,因為此時外界陽氣較為旺盛,一來能補充人體的陽氣,二來感受風寒之邪的幾率也會減少。
春節是皮膚過敏、鼻腔過敏、氣道過敏的高發季節,皮膚容易起紅色皮疹、風團塊,西醫稱為過敏,中醫稱為火毒、熱毒、血分有熱、濕熱內蘊等。這是由于冬季為了躲避嚴寒的侵襲,人們穿起厚厚的棉衣,喜歡吃辛辣的火鍋,喝燙口的熱粥、熱湯,使體內積蓄了較多的郁熱或濕熱。到了春季,外寒已經減輕,郁熱被風氣所鼓動,就會向外發散,人們就會出現相應的疾病,也會導致風濕病加重,特別是干燥綜合征、干眼癥、系統性紅斑狼瘡等陰虛火旺的風濕病更加明顯,類風濕關節炎、痛風也會嚴重些,關節容易發熱。
 那么,預防春天風濕加重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呢?答案是有的。初春艾灸好處多,四肢疼痛、經常抽筋,不妨艾灸“太沖穴”!疤珱_穴”是肝經的原穴,也是儲存肝經元氣的倉庫。每天艾灸它20分鐘能養肝護肝!疤珱_穴”也是著名的消氣穴。不過大家在生氣時最好不要用艾灸的方法刺激“太沖穴”,而是要用點按推揉的方式來抒發肝氣,減輕肝氣郁結!疤珱_穴”的位置大致在第一、二腳趾之間縫紋向上兩橫指處。飲食預防也是關鍵。春季人體新陳代謝旺盛,容易出現急躁、上火等“春燥”反應。降火要從內調做起,飲食清涼是關鍵。每天多喝溫水,吃寒性的蔬菜或水果降火。
 芹菜可以清熱解毒,對肝火旺盛、皮膚粗糙的人來說很有益處,而且它含有大量粗纖維,可刺激腸胃蠕動。梨子是眾所周知的降火水果,其他如苦瓜、黃瓜、西瓜、番茄、甘蔗、哈密瓜、香蕉等,也是降火的好蔬果。同時,要增加營養,增加瘦豬肉、蛋、奶等蛋白質的攝取,增強抵抗力,應限制高脂肪食品的攝入,控制牛肉、羊肉、魚、雞、排骨、五花肉,否則會加重類風濕關節炎。
 咸寧麻塘中醫醫院(咸寧麻塘風濕病醫院)溫馨提示,許多風濕病都是慢性疾病,許多患者不熟悉風濕病的臨床特征和保健方法,患者應積極去正規醫院的風濕免疫科就診,中西醫結合治療,才能盡快控制病情,需要長期堅持治療效果才還,需要經常復診,調整治療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