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你朋友圈里越來越多的女孩曬出了自己在大貨架下推著購物車的照片,不要懷疑,宜家在你的城市開業了。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在宜家的大貨架下推著購物車擺拍成了風潮。購物車怎么也不會想到,自己出生在這個世界上,是為了把人類的屁股勒成網格狀
興沖沖地把宜家開業的消息告訴給同事后,作為全辦公室最后一個知道這件事的人,我遭到了群嘲。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在全國范圍內,長沙人算是比較愛湊熱鬧的。這一次,我又低估了大家的好奇心,但身為一個地道的長沙人,我也有著類似的基因。
十五分鐘之后,抵達宜家門口。
把鏡頭往右轉一點,是這樣的:
30分鐘后,才進了宜家。
不自覺地跟著龐大的人流無意識地走動,你真的會感覺到目光無法在某件商品中停留3秒。
Facebook上有位老哥曾組織過一次宜家“2000人大型捉迷藏”活動,后來被英國警方逮捕。如果你們誰認識他,轉告他一下,這里才是他的舞臺。
“李佳琪,你的家人在一樓結賬處!
“請皮弟弟的家長趕到入口處,您的孩子正在等候!
“歡迎您選擇宜家有償代yun服務!
大廣播平均2分鐘播一次,但這基本破壞不了宜家里其樂融融的過節氛圍。
很多商場里都有老公休息區,但在宜家這樣家具用品眾多的大型打卡勝地,每一張椅子都足以讓那些“崩潰邊緣”的男人得到慰藉。
其實換個角度來看,他們也會非常樂意陪著家人來這里逛逛吧。逛大商場根本不算什么,只要不出人命,對于長沙人來說,人多的地方,就是溫柔鄉。
那部著名的關于長沙的網劇《守護解放西》里,就拍過這么一個真實案件:
派出所通過監控找到了強奸案嫌疑人,警官們趕到他所在的網吧調監控錄像時,嫌疑人居然主動在旁邊湊熱鬧圍觀,直接被當場抓獲。
律師表示,這種行為屬于自投羅網,不算投案自首。
但說實話,如果罰這位哥在宜家廁所待一天,他可能會立馬選擇投案自首。
在長沙,半夜打車要排隊,喝茶顏悅色要排隊。到宜家上個廁所,你還得排隊。
一位等廁所的大哥(中間這個)和他無處安放的心
差點就在這里上了
在你憋著尿跺著腳時,宜家的本地競爭對手還混入隊列中,掃碼加好友。
還以為現在年輕人的社交方式已經這么新奇了,后來才明白這叫“能聞臭者得”。他們在向消費者推銷自己的家具,一種高量級的推銷手段。
最即便等到了廁所,也還是會讓人覺得去醫院檢查一下前列腺會更讓人暢快。
這里能聞到的不光只有廁所的臭味,還有餐飲區飄來的食物香氣。
疑問產生了,長沙吃貨們究竟是怎么把一個家居品牌吃成一個餐飲品牌的?
12 月 10 日,2019 年第 48 周長沙宜家餐飲部銷售額達到 245 萬元,排名全國第一,單日最高銷售額為 75 萬元
邁步向前,淡定地走在隊伍中。
一位戴著婚戒的男子穿著時尚,端著兩盤瑞典肉丸,臉上的表情像贏得了世界杯冠軍,和隊伍擦身而過。身前一同在排隊的老哥,盯著他手上的肉丸10秒左右,脖子轉動了160度。
老哥扭頭說:這算什么啊。說完打開了他的手機:
在長沙,只有排上了超級文和友的人,才是真正的王者
都說宜家的家居區是全世界情侶們吵架最頻繁的地區。外國雜志早就研究過,情侶逛宜家,會逛到心情大壞。甚至有心理療師和愛情專家把宜家當作情侶情感培訓的基地,一起拼裝家具,體驗家庭生活。
幾何悖論被宜家里的拼裝者完美破除。
可能因為拼裝家具本身太困難,長沙人都擠進了餐飲區去讓自己放棄思考。我突然想到,電影《華爾街之狼》的臺詞里破天荒的出現過506個“Fuck”,打破了我前幾年第一次在宜家組裝椅子時創下的記錄
但在長沙宜家,事情的真相不是這樣。
情侶之間吵架,不會是因為想要不同顏色的書柜、不同顏色的床單,也不會是因為對彼此拼裝技術的鄙夷,而是因為女孩點了兩盤瑞典肉丸,而男孩只想吃碗辣椒炒肉。
擁有吃不到一起的胃,又怎樣親吻彼此的嘴?
當然,還有一種爭吵的可能,源于對彼此手機攝影技術的嫌棄。
終于到了提貨區,大家在網上看到的那些千奇百怪的網紅照拍攝現場,實際上是這樣的。
和購物車一起擺拍,確實童心未泯,但也很危險,要是摔了,重的進醫院,輕的被圍觀嘲笑。當然也有男人撅著屁股跪在車里擺拍的那種,不知道他們內褲上是不是都印著小豬佩奇。
想到當年IFS開幕的時候,感覺全長沙的人都跑去湊熱鬧拍照了。
那個時候,kaws限定店的小紀念品要排十幾個小時才能買到。開個玩笑地說,這輩子能讓我等10幾個小時買的東西,也就只有王母娘娘3000年一開花,3000年一結果的蟠桃了。
走到商場的盡頭,大家離開的時候臉上都掛著微笑,身旁傳來了一聲“今天真開心!
可她的手上什么也沒有。
長長的結賬隊伍后面,都是被遺落在購物車里的小物件,他們是不是和我一樣,對排隊有深深的恐懼? 宜家之行,就像是一場角色扮演游戲。游戲里,最終關卡有時是救出公主,有時是打敗惡魔。
在長沙宜家這一路上,走出大門,就像是完成了打卡任務。
事實上,宜家從來不會拒絕人群,就像長沙人從來不會拒絕生活。
打卡是長沙這座城市的關鍵詞之一。長沙人所謂的愛湊熱鬧,實際上也是對這座城市發展變遷的一次次關懷與見證,也證明了長沙人,正身體力行地探索著城市的邊界。
關注公眾號:AI在長沙
帶你了解更多長沙
|